“长”在棚里的天地

发表时间:2024-07-18 20:12:16 来源:乐鱼体育中国官方入口

  很多人都说夏天户外太热,那他们一定是没有去过农业大棚,夏天的大棚就像“桑拿房”。虽然我的大棚要9月份才种草莓苗,但准备工作需要现在就做,比如清理老藤、清理排水沟等。

  以前,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插秧种田,到如今机械化程度慢慢的升高,农业现代化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切实发生在我们武长村的故事。

  这不,我进驻的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采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办法,让我们承包户“以棚换棚”“拎包入驻”,不仅提高了农田利用率和亩均收益,还在无形中提升了村里的环境面貌。

  标准化的新型现代化农业大棚,让“靠天吃饭”的农业有了“改天换命”的可能,也让地里长出来的蔬菜和果子更喜人。

  20年前,我从小长大的地方——武长村,跟周边很多乡村一样,是地地道道的传统农业村。村里也没一条像样的道路,去嘉善县城需要到姚庄镇上坐公交车,马路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平坦。

  那时候,村里甚至姚庄镇里都没有一家像样的企业,父辈们主要靠田地谋生活。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很闲没事干,甚至还滋生了一些不好的风气。

  仅仅靠种地,大家的收入自然不高。在村里看不到希望,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就选择出去打工,希望从穿“草鞋”变成穿“皮鞋”。当时我只是个初中生,“未来”两个字在我脑海中还很朦胧,但父母却把“书包翻身”的话时时挂在嘴边,他们盼望我能走出乡村。

  不管是县城还是乡村,也不管哪个时期,都面临发展的考验。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宏大叙事的篇章也落脚到了我们小小的武长村。

  2005年,姚庄镇有了第一家成规模的企业。有了一就有二,然后是慢慢的变多,镇里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眼界更广了。对我们村来说,虽然依旧是以农业种植为主,但种植的种类更丰富了,蘑菇、茄子、番茄等经济作物都被安排上了。

  2008年,姚庄镇被确定为嘉兴市“两分两换”试点,也就是将宅基地与承包地分开,搬迁与土地流转分开。武长村是参与试点的其中一个村,邻居们陆续把田地流转出来,把宅基地置换到桃源新邨,像商品房小区一样的地方。

  那流转出来的田地,就能有新的作为了。比如有的邻居承包种起了茄子,我父亲种起了蘑菇。为了能多产蘑菇,父亲把蘑菇架子搭得很紧凑,采蘑菇的时候还得猫着腰。没有相关的经验,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只能靠自己摸索或者找有经验的邻居帮忙,我看着父母那么辛苦,挺心疼的。

  随着“两分两换”试点的推进,村里原本逐水散居的邻居们都做起了城里人,农村住房得到了置换,生活环境和品质有了明显提升。田里也换了新天地,一个个薄膜大棚从田野里“长”了出来。

  坚定不移实施和深化“千万工程”的20年,武长村换了新天地,一个个大棚从田野里“长”出来。

  2007年,我从嘉兴建筑工业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去嘉兴市区、杭州做过几年工程建设项目。因为工作不是很忙,就盘算着做点别的,最后想到了回农村。

  很多人不理解,我明明可以留在城里为什么还要选择回农村。原因么,一来,我感到农村的发展空间慢慢的变大了;二来,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我回家帮衬一些。

  2012年,我回到农村承包了近6亩地种草莓。搭大棚需要的钢管和薄膜都不便宜,都不舍得用太好的材料。但这也带来了后续的麻烦,遇到刮风下雨或者冬天下雪,大棚容易垮塌,草莓也跟着受损,所以经常提心吊胆。

  棋盘格一样的田里,每块地之间都通过沟渠相连,这又造成了另一个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我想上水,但隔壁田可能恰好在“烤田”不需要水;又或者我的草莓不需要水,隔壁上水的时候把我这里淹了。我还听种粮大户抱怨过,这样的“插花田”对机械操作很不方便,拖拉机或者收割机要绕开大棚去旁边的田里干活,必须爬过田埂。他说最好是把承包的田都归到一起,那样机械化作业就会方便很多。

  没想到还线年,结合全域土地整治,姚庄镇开始规划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总投资约7000万元,统一建设了大跨径12米的新型高标准大棚、生态沟渠和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这种新型高标准大棚采用的钢管比我以前老式大棚的钢管粗了至少两倍,即便碰上雨雪天也能稳稳当当,我们开玩笑说就算天塌了,大棚都不会塌,免去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在智慧化建设方面,园区不仅植入了“互联网+”、VR等技术,还打造了智慧生态种植、智慧绿色设施、整体监控安防、智慧园区功能、智慧体感交互、智慧停车系统等6大应用配套场景。必须得说,这样充满科技趣味的现代农业生产生活体验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农民对于新事物还是比较保守的,一开始,很多人对产业园抱着观望的态度,想看看其他人怎么想、怎么做。2020年7月,第一批9户农户进驻产业园,他们的劳动环境比我们好太多了,而且从大棚成本来说,也比以前更划算了。这笔买卖我们不亏啊,政府真的在为我们做好事啊,所以,当启动第二批农户入驻报名时,我果断加入。幸好我“下手”快,听说现在排队等候进驻的队伍已经很长了。

  我把原本承包的近6亩土地流转给了镇一级平台,每亩价格是1200元,再用土地流转金在小微产业园租赁了相同面积的新型大棚,只需每年多付每亩100元的管理费,相当于每年多花600元就能“以棚换棚”“拎包入驻”,对于每亩近5万元的产值来说几乎能忽略不计。关键是,修理大棚、清理垃圾这些事都不需要心了,都由园区统一负责,让我能腾出更多精力放到生产经营上。

  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农户通过“以棚换棚”分批进驻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开展集聚生产,既解决了“插花田”困境,确保了全镇农业种植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又兼顾了小农户的自主生产积极性,还解决了农村“6070”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撬动了农业再创新、再提升,带动了更多农民增收。

  姚庄交通便利,离上海近,以前销售草莓主要靠我自己送出去。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新鲜,我们一家人凌晨就要开始采草莓,包装好就要马上开车送到上海或者周边地区的水果集散中心。虽然销路不错,但人比较辛苦。

  这几年,我也在尝试新的销售模式,比如开拓采摘业务和网络在线营销等。上门采摘尤其吸引上海游客,以前的农户大棚都散落在村里各处,没有地标性的明显建筑,游客找不到路摸不到棚,很影响体验感,有些人来了一次就不会再来。但是现在大不一样了,他们只要导航搜索“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就能顺利找到我,回头客越来越多。

  今年5月,亿里福集团与姚庄镇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听镇里干部说,亿里福在现代农业小微产业园承包了近100亩土地,用来进行“订单式”种植,也就是说按照亿里福的要求来挑选品种,进行智能管理。

  亿里福这样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种植规模、管理能力、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比我们散户有明显优势,能带着我们提升种植技术,能让我们姚庄产的蔬菜水果在“田间到餐桌”这条路上走得更顺畅,我感到搞农业更有奔头了。

  我今年35岁了,除去上学和毕业前几年在外打工,迄今为止我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农村度过的,真切看到并体会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嬗变。我是“原乡人”,是“归乡人”,更是“爱乡人”,相信现代农业将大有可为。就像我爸曾经指着整齐划一的大棚笑着说:“你们这代人确实幸福,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