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之父”的追求

2024-08-12 18:53:46 新闻中心

  记者眼前这位憨厚的山东农民,凭着一场以种植冬暖式大棚蔬菜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不仅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新鲜蔬菜难的历史,而且引领了亿万北方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潮流。他就是被誉为“冬暖式大棚蔬菜

  王乐义,一个响当当的中国当代农村风云人物。但王乐义给自己的定位却是:“我是一个农民,是农民的儿子;我是一名员,党员的责任重于泰山。”

  皮肤黝黑,神态谦和,布满皱纹的脸庞上带着憨厚的微笑,眼前的王乐义,跟一般农民不同的是,他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灵光。

  王乐义1978年9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怎样让黄土地变成“金土地”,常常是他苦思冥想的事情。1988年腊月廿八,王乐义的堂弟王新民从大连带回来1公斤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寒冬腊月里这几根水灵灵的黄瓜让王乐义眼睛一亮:这不正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吗!当打听到黄瓜产自辽宁省瓦房店市时,他再也坐不住了。春节刚过,他就带着干粮直奔瓦房店,可人家技术就是不外传。王乐义三下关东,终于感动了人家教他学会了技术。可回到村里,老少爷们儿怎么也不相信光晒太阳能种出黄瓜来?顶着压力,冒着风险,王乐义带领着三元朱村的17名党员干部建起了第一批冬暖式蔬菜大棚。12月底鲜嫩的黄瓜上了市!到第二年5月初,17个蔬菜大棚最高的收入3.03万元。在当时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的三元朱村,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第二年,全村大棚一下子发展到144个,当年户均增收1万元。

  王乐义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知道只有通过新技术改变传统的蔬菜生产方式,才能提高蔬菜种植水平。他们在村里建起了科技大楼,先后从中国农科院等单位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技术指导。1990年底,王乐义听到了有关无公害蔬菜的信息,他辗转奔波,在北京找到了无公害蔬菜专家王宪彬教授。在王教授的指导下,三元朱村的无公害蔬菜1992年通过了检测化验。

  随着大棚蔬菜技术的推广,全国蔬菜生产的面积迅速扩大,市场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但王乐义领着村民们不断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大棚立体种植、大棚水果、大棚养殖等先后获得成功,并派人到日本、荷兰学习,引进了国内外150多个名优新品种。1998年,三元朱村与香港一家公司联合成立了鲁光绿色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绿色蔬菜的生产、加工、销售。他们还与哈慈集团合作投资1000万元搞起了大棚保健菜实验开发,产品已经打入了许多大中城市的超市。

  王乐义一直有个简单的想法:知党情就应该报党恩。1978年,37岁的王乐义得了直肠癌,公社出钱为他做了手术。他说,“党和政府有恩于我,我就要回报党的厚恩。”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试验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很多地方聘请王乐义做顾问。一听说要外传技术,有些村民找到王乐义,要求封锁3年技术。恰巧,当时的县委书记王伯祥也来找他:“我想让你把技术丝毫没有保留地推广出去,你看怎么样?”王乐义沉思片刻,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是三元朱的村支书,我还是个员,党号召共同富裕,咱们富了,怎能忘了其他的农民兄弟,全国农民是一家嘛!”

  王乐义全身心地扑到了推广技术上。1990年,他在寿光市跑了4万多公里,指导建起5130个大棚,全部获得成功。第二年,他又指导建起了1万多个大棚。如今寿光市以大棚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已发展到74万亩,年产蔬菜35亿公斤,收入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

  王乐义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全国。十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3000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丝毫没有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千家万户。三元朱村的上百名技术员也像种子一样,撒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93年6月,新疆尔自治区的一位领导同志到三元朱村考察,对王乐义说:“新疆群众一年有8个月吃不上鲜菜,我想请您帮着解决这一个问题。”没过两个月,王乐义就带领6名技术人员到了新疆哈密地区,帮他们搞起了26个大棚。次年,王乐义又带着42名技术员再次进疆。短短几年,冬暖式大棚已遍及天山南北,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对外地来三元朱村学习参观的人,王乐义更是敞开大门,同时他还为村民立下一条规矩:凡是外地来学技术的,特别是对贫穷的地方的农民,都要倾心相助。1992年4月,四川省峨眉山市的一个小伙子,借钱来到三元朱村学习。王乐义就把他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在村办公室,学完回家时,又亲自掏钱给他买上了价值400多元的种子、农膜和农药。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已有百余万群众在寿光取到了致富真经。

  如今,由他牵头的鲁光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即将在新疆、贵州等地开办,西部农民不用大老远跑过来,就能学到先进、实用的蔬菜种植技术。2005年,由王乐义操办的“国际农民培训基地”也进一步加快了建设步伐,在这位中国蔬菜大王的努力下,未来的三元朱村将走出我国第一批手持国际证书的国际化农民。他和记者说:“在这里,农民不出国门,就能学到最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这里走出去的农民不再是技术员,而是与国际接轨的农业专家。”

  “凡是有种大棚蔬菜的地方,就一定有三元朱村的技术人员。”有统计数字显示,1990年到2003年,到三元朱村国内外学习参观者达90多万人次,1991年以来,村里派出的技术员一批又一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王乐义之所以受人爱戴,更是因为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说。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创始人,王乐义的名字就是一笔很大的非货币性资产,2001年7月,“乐义”蔬菜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这几年,“乐义”品牌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除了绿色蔬菜,还有复合肥、塑料薄膜等,合作单位多的给30%的股份,少的也不低于15%。专家们估算,仅这三大块,这个牌子的价值就过亿元。但王乐义对乡亲们明确表态:“这个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部是乡亲们的!是乡亲们培育了这个品牌,收益理应属于整个三元朱。”

  当前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基层正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党支部是党在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作为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把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看了好几遍,特别是第三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差不多都能背下来。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的方针对王乐义触动最大。他认为:“基层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明白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

  “村子富了,我们农民不能再当‘窝囊财主’,里里外外要有个文明生态样。”其实王乐义在心里早打好了谱:首先要把照顾好,其次是要把合作医疗做好,第三是把住房必须改造好,四是要搞一个生态新农村。为此,三元朱村专门从省城济南请来规划专家,设计了新村蓝图。按照规划,新村建设包括216座高标准楼房,有供水、供电、排水、路面硬化、村庄绿化等配套设施。新村的公益事业也一并建设,幼儿园、老年公寓、农民活动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乐义小学改造等,都纳入了一揽子计划。新村建设到2007年全部完工。他憧憬着:两年之内,一个住宅区、工业区、农业科技区三区合一的花园式新村将在山东寿光崛起。

  “党员干部一定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才会为党增光添彩。”其实在王乐义刚当村支书时,他就和村委领导约法三章:要以身作则,公道办事,民主管理。他强调当干部要对乡亲们一视同仁,不能让个别人占便宜,让老实人吃亏。为做到这一点,他要求对班子的人选严格考查遴选。同时他认真把好财务关,坚决不做“一支笔”。截至目前,三元朱村17年无一起刑事案件,20多年无一起事件,16年无一例超生现象,而且全村气氛非常和睦。该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王乐义的带领下,去年三元朱村总收入3338万元,人均年收入达9900元,全村银行存款近2000万元,不少农户盖起楼房,买上了轿车,百货超市、农资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为了让更多农民富裕起来,王乐义又铆足了劲,这位刚刚过完65岁生日的老党员又开始继续跋涉他的奉献之路。

  党和人民充分肯定了王乐义的成绩。他是十五大、十六大代表,全国优秀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果菜产业十大风云人物等等。但王乐义认为:不管荣誉有多重,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会一直在“大棚”里耕耘下去。



最新文章
相关产品